冲浪板上的公司/公益 :巴塔哥尼亚
冲浪板上的公司,是一个怎样的公司,冲浪板儿~会激起你的什么想象?
这是一本书,书名直译是让我的员工去冲浪。当我翻开,便情不自禁想要读完。会被里面的文字触动,若有所思,会有些东西,在心头脑海萦绕心头,挥之不去。
如果你热爱一件事,这本书会告诉你如何把爱好变成一生的事业。更值得推荐的是它的经营哲学和实践。它证明了一种可能,即打破传统商业规则(追求无休止增长,牺牲环境为代价),以环境负责为主要目的的经营方式,不仅有效而且更优、更可持续。证明了公益企业、共益企业、社会企业实现的可能。
这个公司是谁?它是世界知名户外品牌公司Patagonia,只是我孤陋寡闻,第一次听说。全书只有两部分,一部分是公司创业历史,一部分是公司创业哲学。作者是公司创始人,伊冯.乔伊纳德。
伊冯.乔伊纳德,是狂热的户外运动爱好者,塑造了现代攀岩运动,15岁开始与攀岩运动结缘,之后一发不可收拾。从为满足自己的攀岩需要,成为一名铁匠铸造岩钉给自己使用,到身边的朋友看到他用的产品之后跟他个人下订单,到随着订单慢慢增多,开始与几个热爱户外运动的朋友合伙做起生意,业务从最初只生产销售攀岩工具,拓展到户外运动服饰。最终把人生酷爱的运动变成了事业,达成了生活和工作合二为一。
第一部分:创业历史
乔伊做了60多年的商人,却一直在避免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商人。因为商业活动是破坏大自然,过度消耗资源、制造不平等、血汗工厂、污染、破坏本土文化的重要帮凶,虽然商业活动也生产食品、治疗疾病、控制人口、创造就业,让人们生活变得富裕。为此,他一直行动,怎么更多善行而不作或减少恶?
他说,如果不得不成为一名商人,那我就要按照自己的规则来。我们不曾刻意与墨守成规、压抑创造的创痛企业文化决裂,我们仅仅是在努力坚守自己的传统。
这些传统是:热爱大自然、为环境负责。因热爱而工作,因信任而联结,遵从自然规律。
他认同商人身份,明确自己为何要经商,是经商35年之后。1991年,企业因为快速增长、扩展陷入困境,不得不暂停发展势头,开始停下来反思回顾。
通过跟同事们一轮一轮的沟通交流,沟通的过程也有公司特色,把同事们分组分期,组织去攀岩,在攀岩中进行深入探讨。于是,关于为何要经商,公司的使命、愿景、目标、文化价值观,经营哲学...真正的答案出现了——
做最好的产品,杜绝不必要的危害,通过企业活动激发并实施应对环境危机的解决方案。成为环境负责的标杆企业,可以让其它公司在探索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时有所参照。他们做到了。怎么做到的?
第二部分:经营哲学
包括产品、生产、销售、品牌、财务、人力、管理和环境8个方面,下图可以窥见一二。
是这些经营哲学指导着公司一步一步实现和接近它的使命愿景。
企业为谁负责?
客户?股东?员工?
他的答案是:「都不是,企业对其资源基础负有责任。没有健康的环境,就没有股东、雇员、顾客、也没有企业。」企业存在的核心,是以环境责任为基础。把企业(对环境的)责任作为优先目标而非盈利。但这样做并不影响他的盈利,反而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保持持续增长。
对好产品的定义
它的产品秉持品质、简单、克制的理念。做得耐用、易打理;不鼓励顾问无节制购买,反而提供修理服务;注重整个生产流程的可持续、伙伴关系与利益共享机制的建立。用有机棉代替工业生产的棉花。通过追溯过程,让合作方也更新观念,对环境负有责任。
通过定义什么是好的产品的这个问题清单,拷问企业是否在生产最好的产品,尽量少的向地球索取。同时也提醒每一个消费者,是否是一个负责任的消费者。根据这个清单挑选并使用最好的产品,尽可能长久的使用,减少浪费。用这个清单,问问自己:
具备独立思考
公司吸纳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员工,而不是只懂得服从的螺丝钉。重视员工福利,办公室有儿童保育中心,这样,会让员工更安心更高效的工作。
控制规模,不上市
不上市,控制规模,不成为大公司。他们知道长大,是为了“壮”而不是“肥”。是为了遵从初心,保持独立。
遵循环境哲学,发起1%地球税联盟
倡导更多企业,把全年1%的销售额(不管是否盈利)用于支持环保事业。他们几十年前就是这样么做的。
这样的企业自然会让人萌生敬意,能获得顾客最高层次的信任与追随。
书里有很多文字,都特别打动我。还有很多直击心灵的照片,都很罕见。
我想任何公司、任何人都有它的问题,不是完美的,巴塔哥尼亚如此,作者也如此。只有了解走进才能知道。
点击阅读原文处可在线阅读。欢迎交流分享。
最后结合公益,再说两点:
内驱力:既是生产者也是使用者
自己用,解决自己的痛点,所以精益求精,不将究。那么,公益从业者,在设计产品或项目时,如何把品质做到极致?似乎从业者也是用户的公益组织生长性更强,比如同性恋亲友会、病患联盟,因为自己有需求,不需外力驱动,也要解决这些问题,有极强的内驱力。
如果不是,那什么情况会更有动力追求和实现更好?
- 与使用者、用户共情,所以我们强调要做调研,要蹲点,要参与式观察,要跟服务人群浸泡在一起,深刻洞察需求。
- 有宏观使命,为推动公平、正义,对社会现状保持积极的不满。
- 对为何从事公益事业,对社会现状有清晰的认知,耐得住寂寞,积极行动。
- 成长和学习,谦卑地向行业学习,向服务人群学习,看得到行业的价值。
我想没这几点支撑,带着其它目的,如镀金、收入、混圈,很难做长做久做开心。
身份:公益企业&共益企业
巴塔哥尼亚是最早的B-lab成員,很多人翻译成共益企业,书中翻译为公益企业,我觉得称呼它为公益企业更切合,因为它的发心就是公益,为了公共利益,经营中体现了利益共享。而共益企业,初心多还是盈利为主,在经营中让渡利益。
不过,它是把企业做成了公益,还是把公益做成了企业,已然不重要。无论企业还是公益还是其它,无论商人、政界还是公益从业者,目标一致,价值观一致,最后会殊途同归。
如乔伊所说,我们是谁,或不得不成为谁,按我们自己的规则来,用行动去定义。
点击👇阅读原文处可在线阅读。欢迎交流分享。